“上周高新区某科技公司发布的裸眼3D宣传片又在朋友圈刷屏了!”成都视觉工场制片总监王磊翻着手机感叹。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,成都企业对沉浸式宣传片的需求同比激增47%,这背后藏着三个本地化密码:
首先,”成都智造”标签倒逼企业升级视觉表达。通威集团最新光伏生产线宣传片就采用XR混合现实技术,观众扫码就能”走进”无尘车间。其次,短视频平台算法更青睐15秒3D特效片段,像极米科技那支太空投影仪短片,单条获赞超80万。最重要的是,成都独有的”慢快结合”节奏——宽窄巷子的川剧变脸与天府五街的无人机阵列,在成片里形成奇妙化学反应。
我们走访了铁像寺水街的拍摄现场,发现成都团队有个绝活:能把火锅沸腾的红油、春熙路霓虹、甚至熊猫基地的竹叶青,都转化成色彩参数库。这种”在地化数字资产”正成为新的竞争力。